服务范畴

最全地方两会报道“避雷宝典”

来源:开云全站    发布时间:2024-03-08 08:55:12

  近期,全国各级地方两会大幕陆续拉开,记者朋友们是不是都已经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了?最近不少同行交流时都感叹,两会报道可谓“学问大,门道深”,有好多问题都一知半解、“雾里看花”。

  比如,报道地方两会,有哪些该了解的基础知识点?两会专有名词该如何准确区分和使用?一些近义词、形近词“傻傻分不清”,到底哪个是对的?……别急,今天送上一份“避雷宝典”!帮大家清障排雷。来,拿走!不谢!

  “日前发布的某省政府工作报告……”此种表述不准确,仍在人代会审议阶段的政府工作报告,不宜称“发布”。

  对于人物简历,应及时核对官方书面通稿、新华社通稿、中国新闻网等权威信源,不要随意“加料”。

  两会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很多机构名称,比如“XX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林业和草原局”“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XX文化和旅游厅”“XX工业和信息化厅”“XX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名称中的“和”字,写全称时不能改成“与”,更不能随意删除。

  ★新闻稿中对人物通常用“职务+姓名”的表述方式,而不使用“姓名+职务”的表述。两会报道中,应尽量使用“代表”“委员”身份,即“××代表”“××委员”。

  ★“普通代表”“普通委员”的称谓有违代表、委员平等的精神,“父母官”的称谓缺乏法治精神,均不要使用。

  ★报道中不要炒作“议案(提案)大王”“一号议案(提案)”等,要重点报道议案(提案)的质量。

  ★“议案”“ 提案”与“建议”。人大代表提的是“议案”,政协委员提的是“提案”。“议案”是指由法定机关和人大代表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议案”必须是由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代表按法定的联名人数,依照法定的程序提出。而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个人可以提出,代表联名也可以提出。“议案”内容必须是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而“建议、批评和意见”则是对各方面的工作都可以提出。

  ★“审议”与“讨论”。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一起进行这一活动,可并称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有的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使用“学习”“领会”等词汇,这与代表、委员的职责不符,新闻报道中应避免使用。

  ★政府和法院、检察院是由人大产生的,对人大负责,向人大及常委会报告工作。不要说“人大要积极帮助呼吁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而产生人大请求或者劝说政府、法院、检察院处理问题的误解;正确的表述是“人大要依法解决或督促有关机关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参政议政”是各级政协主要职能之一,报道中涉及政协委员时,可使用“参政议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报道中涉及人大代表时,不可以使用“参政议政”,可使用“履行职责”或“行使权力”;“代表、委员”并提时,应把“履行职责”与“参政议政”写全。

  ★“组成人员”与“委员”。人大常委会会议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其组成人员不仅包括委员,还有委员长、副委员长(地方的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为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因此,在报道中不能说“出席人大常委会×次会议的委员们……”,正确的表述应为“出席人大常委会×次会议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权力”与“权利”。权力指的是政治上或职责范围内一定的强制力量或支配力量,人大代表所担负的职责是依法赋予的,因此,通常用“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力”,而不使用“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利”。同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不要写成“行使权利”。“权力”可构成“权力机关”“权力部门”等词组,而“权利”则不能。

  ★“人大”(人民代表大会)与“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混为一谈,要注意区隔。

  在同一届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的“界别”不要写为“届别”。“届”是从时间上说的,指的是九届、十届、上一届、本届等;“界”则是针对委员的工作领域分类而言,如“经济界委员”等。

  ★“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表述。人大常委会没有“常委”这个职务而只有“委员”,“×××是人大常委”或“人大常委×××”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表述应写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各地各级检察院的首长称检察长。各地的审计部门,省级多称“审计厅”,其首长称“厅长”;有的地方称“审计局”,其首长则为“局长”。

  ★“爆发”与“暴发”,今年各地两会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依然有几率会成为高频词。必须搞清楚“暴发”和“爆发”的区别。

  “爆发”与“暴发”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火”字,一个有火,一个无火。凡是和火有关的,一律用“爆发”,例如火山爆发,熔岩喷浆,地火奔突,用的是“爆发”;战争爆发,枪炮齐鸣,弹火纷飞,用的是“爆发”;夫妻吵架,疾言厉色,心火燃烧,用的还是“爆发”……无论是自然之火、社会之火、有形之火还是无形之火,只要能称之为 “火”的,用“爆发”。与火无关的,比如山洪,用“暴发”;各种传染病流行,用“暴发”;突然发财得势,成了“暴发户”之类,用“暴发”。

  在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暴发”和“爆发”都有一个相同的义项——“突然发作”。而英文稿中outbreak(突发),译成中文时大多用了“爆发”。语言是发展的,很多词往往选用了用法最多的那个。所以,“疫情爆发”的用法并不是不可,但我们提议用“疫情暴发”。

  ——全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要为了“整齐”,而写为“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会是今年各地两会的关键词。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写成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不是准确的写法,也不能简写为“全面建成小康”“建成小康”。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成说,也就是现在已有通行的说法,词组有其固定搭配。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误写成“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是不准确的表述。

  “四个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简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固定的词组搭配。战略布局不能写成战略部署。四个全面还要加上引号。

  打黑除恶这个提法在过去的政法专项斗争中用了很多年,但从2018年1月开始,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中,已将打黑除恶的提法改为扫黑除恶。

  将中央环保督察写成环保督查,这不是规范的写法,准确的写法应为中央环保督察。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因此只能用土地流转,不能用土地流传。

  种养殖应为种植养殖。种植的植与养殖的殖不同,不能笼统称为种养殖或种养植。

  翻一番是增加一倍,即原数×2,也可说成翻番。翻一翻表示动作,如翻一翻身、翻一翻书。另外注意,翻几倍和翻几番,并不能划等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铆足干劲”一词使用频率慢慢的升高,但卯足干劲不是正确的用法,正确的用法是铆足干劲。

  心无旁骛的骛下半部是马,趋之若鹜的鹜下半部是鸟。心无旁鹜,正确写法应为心无旁骛。

  海清河晏应为河清海晏。河清海晏是指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也作海晏河清。写作海清河晏、河晏海清都是不正确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各地两会必定会涉及相关表述,记住,“十四五”应加引号。

  使用法律的全称应加书名号,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但使用法律的简称时,则不用加书名号,也不用加引号。如“按照刑法的规定”,不要写成“按照《刑法》的规定”或“按照‘刑法’的规定”。

  法律草案的表述,全称应加书名号,同时“草案”用括号括起来置于书名号内;使用简称则不加标点符号。如,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简称则为“物权法草案”。

  人大代表建议案中建议制定“某某法”时,应用引号注明建议制度的法律名称;不用引号也可。但不能用书名号,书名号只能用于已颁布实施的法律全称。如,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也可表述为: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但不要写成:“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


开云全站 版权所有     开云全站 闽ICP备190013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