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张俊平:退伍军人誓让荒山变花园(附视频)

  十年植绿不间断!把石头山变成映山红开遍,把垃圾场变成省城后花园,把荒山岭变成3A景观,初心如磐,踏遍青山,真情浇灌,生机盎然。前方,是曲折盘旋的景观大道,身后,是万紫千红的美丽春天。

  2009年起,张俊平带领以退伍军人为骨干的同事,将自主创业盈利所得的10多亿元陆续投入到改造废旧矿山、绿化美化荒山的艰巨任务中,毅然开启了改造太原市玉泉山的征程。因为遗留尾矿较多,西山山体留下很多直上直下的开采面,悬崖峭壁随处可见,有的地方坡度甚至达到90度。面对困难,张俊平没有退缩,他带领工人进驻大山,调来大型机械,将陡峭的崖壁“削”成缓斜面,逐一安装上能站人的木栈道,再由工人将土和肥料一筐筐、一袋袋肩挑背扛运上去。待树坑挖好,再把树苗背到山上种植。

  十年来,张俊平和他的团队在12.5平方公里的荒山秃岭上先后栽树530万棵(株),修建山区道路105公里,治理山体破坏面100万平方米,治理大型垃圾场2000多亩,清运垃圾1500万立方米,成立了太原市西山唯一的民营防火队伍。2018年,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被评为AAA级景区。

  首先,我很荣幸能够被评为2019“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之一,感谢大家对我所做的工作给予的支持和肯定。但我想这个荣誉不只是属于我,而是属于和我共同奋战的各位战友、兄弟,是他们日夜苦战,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换来的。

  10年前,我们来到了垃圾满地、草木难生的玉泉山,10年来我们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心一意地把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刚上山的时候,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房,垃圾遍地,废矿满山,一片荒凉,经过十年的努力,现在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不想说我们累,更不想说我们苦,因为我们是一支勇于吃苦、敢打胜仗的队伍。我们只相信,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创造一个绿色奇迹,为祖国的生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玉泉山地处龙城太原西郊,矿产资源丰富。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前,便有上百家小煤矿比肩而存,到80年代中期,它又成为采石矿富集区,几十年的野蛮开采使玉泉山矿产枯竭,至2000年左右,这里仅剩下上百个废弃尾矿和城市改造建筑垃圾堆砌形成的5个总量超过2000万立方米的大型自然垃圾场。

  2009年,太原市在破坏非常严重的前山地区规划了30万亩、21个城郊森林公园,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动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生态新政,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消息一出,正在烧锅炉行业干得风生水起的军队张俊平动了心,“报纸出公告后第二天早上8点,我第一个赶到市林业局报名,认养了玉泉山。”

  上山种树的决定一出,亲人的不解、朋友的质疑纷至沓来。作为一名转业军人,从军23年间,张俊平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营长。当年,他带着战士们烧锅炉,研究出浪费少又烧得暖的方法,把锅炉房管理成能养花养鱼的地方。1998年部队转业后,张俊平组建了一支以复转军人为主的队伍,承包了太原多家单位的供暖业务。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令其很快占领了太原供暖市场的半壁江山。

  放弃眼前挣钱的生意,带着上亿的家产,张俊平就这样头也不回地上山安了家。回忆起当时的决定,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张俊平目光坚定,他说这一切“终究不过自己最喜欢”,因为在当兵入伍前,他曾做过老家林区6年的护林员。“6年的护林生活让我对树的感情生了根。”

  持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让生活在西山片区的人们饱受污染之苦。没水没电,没路没树,“雨来寸步难行,风去昏天黑地”,有的矿坑早就废弃,但却像钉子一样楔在山坳里,几十年如一日,不曾改变。

  “矿吃山吃得厉害。这儿过去是一座山,与远处的山头遥相呼应,后来被铲平,挖成了坑。”说话间,张俊平手指窗外,山西晚报记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到,连绵的山体披满了墨绿色的植被,松柏灌木错落有致。他说:“十年前,这座山是西山地区最破的,上山第一天我就立下誓言,一个点一个点治理,终究有一天会把它治理完。”

  因为遗留尾矿较多,西山山体留下很多直上直下的开采面,悬崖峭壁随处可见,有的地方坡度甚至达到90度。面对困难,张俊平没有退缩,他带领工人进驻大山,调来大型机械,将陡峭的崖壁“削”成缓斜面,逐一安装上能站人的木栈道,再由工人将土和肥料一筐筐、一袋袋肩挑背扛运上去。待树坑挖好,再把树苗背到山上种植。

  因为土壤流失,不少断崖只能在的石头上打坑,一电锤下去,只能打出一些零星的碎石头。想要凿出一个能够种大树的坑,至少得连续捶打3个小时之后。电锤上的锤心足够坚硬,但一个工人1天就能打折5根。就这样,张俊平和团队用电锤凿出近190万个树坑,让原本光秃秃的山坡逐渐有了绿意。

  树苗种上了,可是由于一以贯之的缺水,辛苦插下的树苗不出一年都打了蔫,抢救无果,终究死在了山上。张俊平见状,又开始着手解决给树浇水的问题。

  由于缺乏经验,又无可借鉴的案例,张俊平带领团队不断尝试,从钢制细管到塑料管,再回到直径较宽的钢管,直到第4次试验,才解决了引水上山喷灌管道的敷设问题。经过反复推算与实践,最终把25公里外的汾河水,通过三级泵站引到山顶的蓄水池,再通过输水管网把水送到山里的各个角落,形成遍地开花的喷淋系统,为树苗的成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从那时起,玉泉山上的树慢慢成活了,前一年还是石头山,第二年就开出了映山红。

  10年来,张俊平累计投入10多亿元,在12平方公里的荒山上,治理山体破坏面近100万平方米;治理大型垃圾场2000多亩;栽植各种树木550余万株,目前成活率达90%以上;植被覆盖率已由原来的20%多提升到目前的近80%;铺设水网喷灌系统420公里;喷灌覆盖1.25万亩;修建园区各类道路总长105公里;设置停车场20万平方米;修建公厕26座,部分时段和景点已向社会开放,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2018年,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被评为AAA级景区。

  谈及未来,张俊平早有规划:“我希望再用4到5年的时间,按照4A级景区建设标准,完成提档升级,改善服务配套设施,建成一个老百姓身边的、更加漂亮的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

  2017年4月,山上要新修一段山路,张俊平带着两个助手上山勘察路况。没想到山土虚浮,张俊平一脚踩空,从陡峭的山崖摔滑下去,掉进了几十米的深坑里。“当时我的左小腿就摔断了,土埋了半截大腿,死死地压着没了知觉,后来我自己使劲儿把腿拔出来,看到左脚的脚心已经外翻朝上了……”

  “当时山很陡,人再多也没法下去抬!”张俊平回忆道,稍作调整之后,他决定忍着剧痛自救。凭着自己小时候放羊给羊接过腿的经验,他咬紧牙,硬是将完全断了的左小腿扭转一圈,比照右腿的关节位置掰正归位,然后独自手脚并用,顺着土崖陡坡滑到山脚……

  由于当时工期较急,又恰逢雨季来临,如果不在大雨之前完工,团队的所有努力就会功亏一篑。当救援人员把张俊平抬上来,一群人把他送进医院的当天下午,他又拗着性子偷偷回到了山上。他说,不能因自己的失误,让整个团队几个月的付出付之东流。

  说起这段惨痛的经历,张俊平语气平缓,而真正令他头疼的,还是山上的事:“急啊!山上的工程最少还得几年,我今年61岁了,还能干几年?我不干下去,对不起别人,也对不起自己!我最缺的是时间,每天要按秒算,总是两眼一睁就不知不觉挺到了晚上十来点。”张俊平说,这些年自己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山上,到今已经有9个新年是在山上过的。为了这座山,自己一天不敢放松,总觉得山上的活永远也干不完。

  “我可以以山为家,不要收入也能过,但我的工人必须有收入,他们得生活!”张俊平的担忧是有原因的,近年来,随着集中供暖的普及,区域供暖业务开始遭遇瓶颈,大幅缩减。张俊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

  “烧煤供暖注定不可持续,不转型就会走下坡路。”凭着自己多年来绿化荒山的经历,张俊平已经有目的地培养出了一支超千人规模的绿化队伍,“这支队伍绿化业务干得不比供暖业务差,我的计划是带大家彻底转型,而转型的目的,就能支撑我们继续种树,让龙城一天天绿起来。种树是惠及子孙的一件事,我得坚持!”

  “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用一辈子把这一件事做好!”十多年来,张俊平的脚步踏遍了玉泉山的沟沟壑壑,谈起哪座山有几道山梁,哪片沟种了哪些树,他如数家珍。采访的时候,面对这位60多岁的老者,我深感钦佩。我相信,他能做到如此,不是因为他的记性好,或是熟能生巧,而是他日复一日,坚守初心,用脚步丈量,用心灌溉的结果。

  面对张俊平,那句“初心不改”跃然脑海。无论是当兵、创业还是种树,张俊平都能大获全胜,这一定不是偶然的幸运。我想,若是一个人能坚守初心,并为之付出日复一日的努力,相信世界都不会辜负于你。

  原标题:《2019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张俊平:退伍军人,誓让荒山变花园(附视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开云全站 版权所有     开云全站 闽ICP备19001339号-1